上个月最值得关注的一件新闻是习马会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后海峡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本次习马会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结束了两岸在任领导人从未举行直接会晤的历史,还有望以此模式为今后两岸领导人实现定期会晤奠定基础。
尽管存在政治纠纷,但过去几年,台湾和大陆之间的经济关系自马英九执政后有所加强。去年两岸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香港中文大学专家林和立说,鉴于涉及这么大的利害关系,就算民进党掌权,习近平也很可能希望“台湾致力于继续推进眼下的经济融合”。
而在我看来,两岸未来经贸关系即将迈入一个更好的时代。这个是双方领导人所希望的,也是双方民众所盼望的,更是市场所迫切需要的。
这一年来,我在多个场合宣讲“两岸三地基金”模式,即利用两岸三地优势产业的差距和互补、三地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差异,挖掘空间,寻求商业机会。简单讲,就是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收购台湾的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然后协助其发展大陆业务,再将大陆板块进行拆分,然后在大陆资本市场通过IPO、并购或新三板等方式退出,实现利润体现。
一年前开始谈论这个方案时,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然而半年以后,这个方案已经获得了各路大佬的认可。
上个月,我连续跑了两次台北,和台北这边几家合作伙伴沟通商谈未来合作的事宜。大家相谈甚欢,甚至可以说颇有相见恨晚之势。
去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突破是沪港通,现在也在努力开通深港通。接下来,大陆和台湾在股市和金融市场的联通是更重要的一步。如果真的联通,台湾股市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事实上,国内也有其他企业家开始盯上了台湾的这块蛋糕。
今年10月底,清华紫光的赵伟国以6亿美金收购了25%的力成科技的股份,直接成为力成科技第一大股东。力成是台湾上市公司,台湾IC封片行业的领袖企业,全球最大记忆体封测厂家。紫光集团表示将协助力成大陆业务的全面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赵伟国在近日还高调提出了要并购联发科的想法,和台积电的合作也提上了他的日程。
这些在去年是不可能想象的,是两岸当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批准的并购案。但今年正一点一点地成为现实。这一切都证明了“两岸三地基金“的广阔操作空间,也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可成功性和可复制性。
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是参与者之一,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机构参与到这个市场,一起来掘金,一起让这个事情变得越来越好操作。我们也愿意和各种机构就两岸三地基金和并购项目展开各种层次和各种模式的合作,关键是把这个事情做成,做好,做大。
从今年上半年国内企业两次收购台企不成,到“习马会“和紫光收购力成的成功案例,市场和政府都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可以预见的是,从现在开始的2到3年,将是台湾企业和大陆企业联合并购的高潮。而明年的台湾大选可能将是台湾股市最后的低迷阶段。
0
推荐